一個編輯的看書報告

the other hand.jpg

一直很想跟大家說說看這本書的心情,但卻不知道從何說起。想來想去,還是直接把當初的看書報告貼給大家。我想,這應該是最原始也是最真實的。但公司內部的選題討論報告,是得詳細敘述故事大綱和爆雷的,所以我必須刪掉這部分的內容,因為我不想破壞大家閱讀的樂趣。我想你們會懂得我無法百分之百呈現這份看書報告的用意和心情。

Sent: Tuesday, June 02, 2009 7:23 PM

這本書是我在倫敦逛書店發現的,這是Waterstone的買二送一選書,放在書店的暢銷架上。
會翻開這本書,最主要是英國版編輯寫給讀者的話,讓我買下了這本書。

親愛的讀者:
你並不認識我,我是克里斯.克里夫的編輯,而我此刻動筆,是想告訴你這本出色的好書《不能說的名字》。身為出版商,我們自然只想出版所愛的書,但不時會有作品特別到讓我們閱讀時甚至起了雞皮疙瘩。《不能說的名字》就是這樣的一本書,就如同大衛米契爾的《雲圖》及湯瑪斯肯納利的《辛德勒的名單》。這兩本書在全球各地,給讀者帶來了強大的衝擊,我在此要非常驕傲地說,《不能說的名字》現在也在此列。《不能說的名字》是一本驚人的小說,嚇人卻也歡樂、悲傷卻也振奮人心、極具娛樂性質卻也極為聰敏。在此希望你深愛這本書,一如我的感受。
資深編輯
蘇西朵黑 敬上

內容大綱:
我花了一天一夜,看完了將近四百頁的書,一心一意想看知道接下來到底發生什麼事。主角是一個十六歲的奈及利亞難民小蜜蜂,和步入中年的英國女記者莎拉和她四歲的兒子查理。故事寫法第一章是小蜜蜂的說自己的故事,第二章是莎拉,第三章又回到小蜜蜂,第四章是莎拉,交錯進行說故事,直到第十一章結束。
小蜜蜂一開始便說,她希望自己是一英鎊,這樣她就可以不需要任何的證件,沒有任荷的阻礙,可以自由的到任何地方。她從奈及利亞偷渡到英國,在拘留所,一關就是兩年。某天,拘留所的官員決定放四個偷渡女子自由,等到他們可以離去時,他們發現,這一切只是個謊言,因為他們沒有任何證明的文件,他們還是所謂的偷渡客,只要被抓到,就會遭到遣返的命運。
小蜜蜂在英國不認識任何人,手上只有一張英國記者安德魯髒掉的名片和他的駕照。她照著駕照上的地址找到了他們家。沒想到,她到的那天,便是安德魯喪禮的前兩個小時。她的老婆莎拉面對這個意外的訪客,不知所措,只好讓小蜜蜂同行。
兩年前,小蜜蜂和莎拉安德魯夫妻曾在奈及利亞的海灘相遇。外遇的莎拉和安德魯為了搶救已經體無完膚的婚姻,決定去奈及利亞度假,重新開始。沒想到卻遇到了小蜜蜂姊妹。
......(以下詳細內容介紹,因涉及爆雷,在此省略刪除)

 感想:
 看完第一章時,會有種驚嘆之感,覺得寫的真好。我昨天看到凌晨一點,然後今天一有時間就沈浸在這本書中。
故事寫作風格很獨特。
小蜜蜂的設定很討喜。她是個非洲女孩,為了去英國謀生,努力看英國的報紙和書,學習正統英文。
小蜜蜂和莎拉,這兩個來自不同世界的女子,最後卻彼此瞭解,彼此依賴。
我在想,我要怎麼說這樣的故事?
難怪這書的書封底的文案寫著:

我們不想跟你說這本書到底在寫什麼。
這真的是一本很特別的故事,所以我們不想破壞你閱讀的樂趣。
但你總得知道一些才能決定是否要買這本書,我們只能跟你說:
 這是關於兩個女子的故事。
 命中注定讓他們相會,而他們其中一個,做了驚人的決定。
 兩年後,他們再度相遇。
故事於是在此展開……
你一旦看了這本書,就會忍不住把這故事跟朋友分享。
記得,千萬不要跟他們說發生了什麼事。
這書自會對他們展開魔力。

 Sent: Wednesday, June 03, 2009 4:22 PM

老實說,原書編輯的話和書封底的說故事方式,我看到時也同樣會想,這些伎倆我們全都用過了。但我還是忍不住買了這本書。
我昨天晚上一直在想,要怎麼包裝行銷這本書,也才得以說服你們簽下這本書。
故事很多的細節,我後來會想:對,這段這段很棒,怎麼沒提到。
比如說:
他們四個女生被拘留所釋放,他們得排隊打電話叫計程車,載他們離開。
第一個,英文很爛,連拘留所的地址都不知道,回頭向第二個求救,第二個也搖搖頭,第三個也聳聳肩。
第二個第三個,他們有的連英文都不會說。他們連要去哪都不知道。
後來是小蜜蜂用標準的英文打電話叫車,騙車行說他們是拘留所的清潔工要去另一個工作地點。
去哪呢?她拿出安德魯的駕照,唸出他們家的地址。
但計程車來了後,小蜜蜂看到司機的頭髮,想到拘留中心警衛說的話,就有樣學樣說了:「哈囉,原來你是個小公雞。」 司機聽了非常火大,罵他們說:「他們在叢林裡沒教妳們這些猴子禮貌嗎?」 然後就把車開走了。留下錯愕不解的四個人。 

這書最吸引我的是,小蜜蜂常會比較英國和奈及利亞的不同,但是一種很生活化的嘲諷方式呈現。你看了會心有戚戚焉。
像我們學英文,怎麼樣也無法學得完全像是英國人。甚至會像小蜜蜂一樣誤用而得罪他們。
一個在非洲大自然長大的女孩,努力學習正統英文,想擠進英國社會,等實際進入英國時,卻發現,現實和書上還有報紙教的是有這麼大的出入。
另一個點是這本書的懸疑性。這本書抽絲剝繭的方式,解決讀者的疑惑。但故事並非直述性,每章讓你知道一些些,然後你得繼續往前看。 
-       小蜜蜂為什麼要偷渡到英國?怎麼偷渡過去的?
-       小蜜蜂怎麼認識那對記者夫妻的?
-       記者夫妻為何會到奈及利亞度假?
-       …...(因提問內容恐會影響讀者閱讀樂趣,在此省略刪除)

這本書講得是我們不瞭解的遙遠非洲,和我們以為文明美好的英國。
看了這書,我沒有落淚,但卻滿震驚的。
我們聽到非洲女孩的破英文,他們單純地不知所措,我們看了又是好笑又是難過。
全書兩個主述者,小蜜蜂的部分,很明顯地吸引我。但藉由莎拉的觀點,我們看到更廣的故事。

記得我在公司看這本書時,是一整個投入和忘我。那天侯文詠大哥剛好來公司,他走到我的座位跟我打招呼時,我看得正專心,他就笑著說:「做這個工作真好,看書還可以領錢。」我就笑了。因為侯大哥第一次投稿拿獎金時,他父親跟他說:「原來寫字也可以賺錢喔?」
做編輯最開心的事,莫過於可以出版自己喜歡的書。

留言

熱門文章